新闻中心

NEWS

杏彩官方彩票平台登陆补贴+加氢站+技术公关…广东佛山:多措并举支持氢能

2024-05-19 03:52:46 | 来源:杏彩体育注册 作者:杏彩平台官网

  9月20日,广东佛山发布了《佛山市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》,文件围绕新能源领域有诸多安排,其中多项措施涉及氢能产业。

  通知将“重点发展氢能产业。”列入重点任务。其要求:“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,强化城市群内各市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。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扩面,促进氢能产业要素集聚,培育引进优势骨干企业,实现氢能产业强链补链,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。持续推动南海区“仙湖氢谷”、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园区载体建设。到2025年,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170家,到2030年,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200家。”

  围绕上述目标,通知表明,研究有关充换电、加氢基础设施建设补贴政策,促进新能源汽车消费。重点推进氢能源车辆应用。持续推进加氢站建设。完善公交充电、加氢设施,保障公交路权。探索航道加氢站试点建设。到2030年,民用运输机场场内车辆装备等力争全面实现电动化或氢能替代。

  在氢能技术方面,通知强调:开展氢能与燃料电池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加快氢能科技创新平台建设,支持佛山仙湖实验室等开展氢能科学应用研究,对标世界氢能领域科技前沿,争取在关键共性技术、前沿引领技术、颠覆性技术创新上有所突破,成为氢能领域的科研高地。积极推动高效光伏、大容量储能、低成本可再生能源制氢、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(SOFC)等技术创新。

  国际能源网获悉,日前,全国首个大规模沼气制氢加氢一体化项目——瀚蓝可再生能源(沼气)制氢项目已于日前在佛山市南海区正式投产,年产氢气约2200吨。结合氢能工业、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应用,对传统能源的替代效应,预计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100万吨。此举意味着佛山迈出了告别氢能供应不足的第一步。后续随着佛山碳达峰实施方案出台,给当地氢能产业发展会带来更大的动力!

  为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、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,落实省委、省政府相关工作安排,有序推进我市碳达峰工作,制定本实施方案。

 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、重要指示精神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坚持先立后破、稳中求进,强化系统观念和战略思维,突出科学降碳、精准降碳、依法降碳、安全降碳,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,坚持降碳、减污、扩绿、增长协同推进,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核心,在高效利用资源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、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上,将碳达峰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,系统推进我市各领域碳达峰工作,明确各领域、各行业的目标任务,为全省碳达峰工作提供重要支撑。

  “十四五”期间,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形成,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和交通运输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,全社会能源资源利用率和碳排放效率持续提升。到2025年,全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.5%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确保完成省下达的指标,为实现全市碳达峰打下坚实基础。

  “十五五”期间,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,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,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,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。到2030年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水平进一步优化,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的控制水平继续走在全省前列,确保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。

  坚决把碳达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,抓住碳排放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环节,重点实施“碳达峰十三大行动”。

  1.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。强化产业规划布局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衔接,引导各区重点布局高附加值、低消耗、低碳排放的重大产业项目。加快培育发展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。深入开展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工作,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绿色低碳改造转型。重点推进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建设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,加快服务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,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、现代农业深度融合,着力打造十大现代服务业产业集聚区。到2025年,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2%以上。

  2.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。落实省绿色低碳产业引导目录及配套支持政策,重点发展节能环保、清洁生产、清洁能源、生态环境、基础设施绿色升级、绿色服务等绿色产业,加快培育低碳零碳负碳等新兴产业。着力引进带动作用强的绿色低碳产业链上下游关联项目,实现项目、企业、产业间低碳化横向耦合、纵向延伸,加快绿色低碳产业链条化发展。依托各类产业对接平台,推动智能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项目引进或增资扩产,推进绿色低碳产业集群化发展,打造高效节能环保装备制造、清洁能源装备制造、高端精密制造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制造等绿色低碳产业园区。

  3.重点发展氢能产业。牵头推进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建设,强化城市群内各市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。加强氢能基础设施建设。推动氢能示范应用扩面,促进氢能产业要素集聚,培育引进优势骨干企业,实现氢能产业强链补链,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。持续推动南海区“仙湖氢谷”、一汽解放南方新能源汽车基地等园区载体建设。到2025年,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170家,到2030年,培育氢能及燃料电池企业超过200家。

  4.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。对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实行清单管理、分类处置、动态监控。全面排查在建项目,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,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。科学评估拟建项目,严格落实产业规划和政策,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“减量替代”原则压减产能,尚未饱和的要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。深入挖潜存量项目,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低效产能,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。

  5.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。发挥煤电托底保障作用,有序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、灵活性改造、供热改造“三改联动”,保障能源供应安全,推进煤炭消费减量替代和清洁高效利用,提高电煤消费比重,大力压减非发电用煤,落实国家和省要求,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管理,有序推进重点行业燃煤自备电厂和锅炉“煤改气”,科学推进“煤改电”工程。

  6.扩大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。重点推进佛山市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提质改造项目、南海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提标扩能工程(二期)及配套炉渣综合利用项目、佛山市三水绿色环保项目等生物质垃圾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建设。持续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,积极推进光伏发电规模化综合利用,结合全市村级工业园改造,配套建设一定比例屋顶光伏发电和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,鼓励党政机关、学校、医院、村委会、工商业建筑加快建设光伏发电设施。到2025年,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0万千瓦。

  7.合理调控油气消费。加快交通领域油品替代,严格管控非道路移动机械用油,推广使用新能源工程机械。大力推进天然气与多种能源融合发展,积极推进“瓶改管”工程,有序控制液化石油气增量。促进天然气利用,合理规划布局调峰气电,“十四五”期间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容量约200万千瓦。

  8.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。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,强化电力调峰和应急能力建设,提升电网安全保障水平。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,支持区域综合能源示范项目建设。大力提升电力需求侧响应调节能力,加快形成较成熟的需求侧响应商业模式。探索在公共机构、商业综合体稳步推进“新能源+储能”项目建设,推进冰蓄冷水蓄冷、电化学储能、光伏发电等节能降碳技术综合运用,开展新型储能示范应用。在工业负荷大、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,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。到2025年,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50万千瓦。到2030年,电网基本具备5%以上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。

  9.提升节能降碳管控能力。落实碳排放强度控制为主、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,推动能耗“双控”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“双控”转变。探索开展用能预算管理,依法执行节能审查制度,对项目用能和碳排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,从源头推进节能降碳。建立跨部门联动的节能监察机制,综合运用行政处罚、信用监管、绿色电价等手段,强化监察约束力。探索建立区域降碳工作机制,建立健全碳排放在线监测机制,实现节能降碳与区域产业结构、能源结构相结合。

  10.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。加强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协同控制,探索构建协同控制工作机制。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,加快推广应用减污降碳技术,从源头减少废弃物产生和污染排放。

  11.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节能降碳。实施城市节能降碳工程,开展建筑、交通、照明、供热等基础设施节能升级改造,推进先进绿色建筑技术示范应用,推动城市综合能效提升。以高耗能高排放项目聚集度高的园区为重点,实施园区节能降碳改造,推进能源系统优化和梯级利用。实施高耗能行业和数据中心提效达标改造工程,对拟建、在建项目力争全面达到国家标杆水平,对能效低于行业基准水平的存量项目,限期分批改造升级和淘汰。

  12.推动新型基础设施节能降碳。优化数据中心和5G基站等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整体布局,推动全市数据中心集约化、规模化、绿色化发展。加强新型基础设施用能管理,将年综合能耗超过5000吨标准煤的数据中心纳入重点用能单位在线监测系统,开展能源计量审查。有序推动老旧基站、“老旧小散”数据中心绿色技术改造,同时运用高效制冷、先进通风、余热利用、智能化用能控制等绿色技术进行节能降碳改造。严禁利用数据中心开展虚拟货币“挖矿”活动。

  13.推动工业用能低碳转型。推进工业用能多元化,支持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,引导企业、园区加快分布式光伏、多元储能、高效热泵、余热余压利用、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,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,构建多能高效互补的工业用能结构。促进工业绿色电力消费,鼓励工业企业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,持续提升绿色用电比例。扩大电气化终端用能设备使用比例,有序开展非金属矿物制品、纺织、有色金属、橡胶和塑料制品等行业生产过程中低温热源的电气化改造,在加热、烘干、蒸汽供应等环节,推广电气化替代工艺技术装备。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项目建设。

  14.推动重点用能行业有序碳达峰。对标国际或行业先进水平,推进陶瓷、纺织、铝型材等重点用能行业生产线的节能改造和绿色化升级。持续推进行业能效“领跑者”行动,推动重点用能行业有序碳达峰。在陶瓷行业推广应用电窑炉和喷雾塔燃煤替代工艺,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;推广隧道窑和辊道窑大型化等低碳节能技术,加强薄型建筑陶瓷砖(板)、轻量化卫生陶瓷、发泡陶瓷、免烧无机人造石等低碳产品研发应用;积极发展高端建筑陶瓷和电子陶瓷等先进材料产业。在纺织行业实施再生纤维素纤维绿色制浆、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染色、极性/非极性二元非水介质染色、针织物平幅染色等技术和装备改造。在铝型材行业推动轻量化技术应用、扩大再生铝占比,推广一体化压铸免热处理工艺、高强度耐蚀铝合金工艺、搅拌摩擦焊工艺、阳极氧化热能利用、新型自动化熔炼炉、防腐降膜磁悬浮高温热泵机组等技术和装备应用。到2025年,陶瓷行业达到国家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达到30%以上。

  15.着力构建绿色制造体系。建设绿色工厂,开展绿色制造技术创新及集成应用,加强示范典型推广。开发绿色设计产品,鼓励企业应用产品轻量化、模块化、集成化、智能化等绿色设计共性技术,采用高性能、轻量化、绿色环保的新材料,探索开展碳足迹、碳标签工作。打造绿色工业园区,推进工业园区能源综合利用、资源循环利用、污染物集中治理,推广清洁能源,强化环保基础设施共建。构建绿色供应链,支持工业龙头企业在供应链整合、创新能力共享、智能化低碳管理等关键领域发挥引领作用,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现低碳发。


杏彩官方彩票平台登陆
上一篇:再回首十二年前江亿院士为什么说南方建筑保温是瞎忙? 下一篇:县域消费展现新活力(消费视窗·中国实体商业新观察)